赣超:以足球为名,书写江西新叙事

赣超:以足球为名,书写江西新叙事

文/发哥发微

一场足球赛,能迸发多大的能量?

它可以点燃一座城市的夏夜,让数万人在看台齐声呐喊;它可以唤醒一片土地的文化记忆,让红色基因在绿茵场上悄然奔涌;它更可以撬动区域发展的新叙事——当足球与江西相遇,我们看到的,不仅是11支队伍在南、北赛区激烈角逐,更是一场关于“根”与“新”的深度对话。

2025年的夏天,“赣超”,成为江西最火热的新词。

它并非转瞬即逝的网红地标,也不是一场短暂出圈的文旅营销,而是江西省城市足球超级联赛的响亮命名。这项赛事始于2021年,前身为省足协超级联赛,今年全面升级为以城市为单位、主客场制的高规格联赛。11座城市、66场鏖战、120天赛程,南北分组、双循环对抗——江西人的目光,正被重新拉回身边的球场。

但人们关注的,远不止是比分。

一、“赣”从何来?在红土地的集体记忆里

“赣”,是地理的印记,更是精神的图腾。

它从赣江奔流而来,从井冈星火中淬炼而生,从南昌城头的枪声中回荡而出。这片红土地,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初心,跃动着千年瓷都的窑火,涵养着青山绿水的生机。而今,它找到了新的表达——足球。

“赣超”之“赣”,首先是一场对地域身份的集体确认。11支队伍,代表11座城市。这不再是俱乐部间的商业比拼,而是城市荣誉的正面交锋。南昌队的“八一”飞檐,呼应“军旗升起之地”的荣光;吉安队的红星符号,传承着井冈山的精神火种;萍乡队融合煤炭记忆与辣椒元素,诠释工业城市的火辣性格;赣州队以橙为盾,彰显“世界橙乡”的产业自信;景德镇则以青花为韵,诉说瓷都千年文脉。

这些视觉符号,不仅是设计,更是一种可穿、可感、可传播的城市身份。它们出现在球衣上、流动于短视频中、刷屏在朋友圈里,成为年轻人乐于展示的文化标签。

更重要的是,这一切的发生自然而然。没有生硬搬演,没有口号堆砌,红色基因并非强行“登台”,而是从容“生长”。当《十送红军》在特定时刻响起,当球迷自发齐唱《映山红》,那份触动,不是表演,而是血脉深处的共鸣。

这才是“赣”的底色:不贴标签,只讲故事;不喊口号,只求懂得。

二、“超”往何去?在流动的赛场与人心间

“超”,是超越,更是连接。

从赛会制转向主客场,改变的不仅是规则,更是让江西11城真正“流动”起来。球迷不再困于一城,而是跨城追赛的“足球 pilgrims”。上饶人赴九江,南昌客下赣州……一场球赛,成为城市之间双向奔赴的约会。

数据可见一斑:上饶赛区单场吸引2.1万观众,机场与高铁站客流显著攀升;南昌将八一体育馆赛事与滕王阁夜游联动,打造“看球+夜游”消费动线;鹰潭、九江、景德镇推出“凭身份证免主景区门票”,“去上饶看球,游三清山”“比赛日打卡赣州宋城”正成为新的旅行方式。

“超”越的是地理界限,拉近的是心理距离。这种流动不是单方面的“引流”,而是多向的“融合”。它让相邻的城市不再只是地图上的邻居,更成为文化生活里的伙伴。

主客场模式更激活了真实的“比赛日经济”。一场球赛,不再只是90分钟的竞技,而是延伸至整日的消费链:球迷提前抵达,品拌粉、饮米酒、逛夜市;赛后继续流向景区、商圈、酒店。樟树推出“嗨购赣超”满减优惠,鹰潭开通“赛场—景区—商圈”免费接驳——这些看似“赔本”的服务,实则是着眼长远的“生意经”:以一场球,撬动整座城的活力。

三、足球是媒介,城市才是主角

“赣超”没有明星噱头,不靠资本炒作,它将真正的舞台交还给城市。

每座城都拥有自己的队歌、队徽、口号与故事。抚州以“缘圆”喻山水,以砚台象文脉;新余用“熔炉火焰”凝铸工业激情,借“光伏光束”闪耀科技理想;宜春则将袁州大桥、华木莲、明月山与秀江水融进设计——这些意象并非凭空创造,而是对城市气质的凝练表达。

足球,成为一种新的方言,用来讲述江西故事;看台,则是一扇新的窗口,展示每一座城的风景。

“赣超夜市”中,南昌拌粉与赣南脐橙香气交织;球票变身“文旅一卡通”,可享多地消费优惠;文创市集上,新余夏布、景德镇瓷杯、宜春富硒米成为抢手“伴手礼”。

这不仅是消费行为的升级,更是文化认同的传播。当一个外省观众因球赛来到江西,他带走的不仅是输赢情绪,更是对这片土地立体而真实的感知。

足球是媒介,城市才是真正的主角。不追求“出圈”,只努力“入心”——这份清醒,恰是“赣超”走得远的前提。

四、流量会退,“留量”才是真考验

社交媒体的热度终会消散,真正的命题在于:如何让“来看球”的人“愿意留下来”?

2025“赣超”场均观众1.3万人,第八轮五大赛区总人数突破9.8万,赣州主场涌进4万多名观众,创下单场最高纪录。数字令人振奋,但更需思考的是:如何让短期“热浪”转化为长期“暖流”?

答案在于运营“留量”——将一次性观赛转化为可持续的文旅消费。

这需要交通、体验、产品、服务全链路协同。比如南昌申请将主场迁至奥体中心,以提升观赛体验;鹰潭投入网约公交,破解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;三清山、龟峰等景区对球员免票、市民半价,以“身份福利”吸引外市游客。

这些细节看似微小,却直接影响球迷选择“看完就走”还是“下次还来”。

更进一步,需让“赣超”融入生活方式。当看球成为江西人度夏的新习惯,当“为家乡加油”成为自然,当足球周边、运动参与持续升温,这项赛事才能真正从“热闹”走向“深远”。

五、不求“大而全”,专注“小而美”

江西没有盲目复制中超、苏超,不刻意追求“高大上”,它的智慧在于精准与清醒。

“赣超”球员中六成是在校学生,其余来自外卖、餐饮、公务员、司机等各行各业。他们没有职业球员的技术,却怀揣最本真的热爱:体育教师白昼授课、夜晚守门;餐馆厨师白天掌勺、晚上在球场施展“油炸丸子”过人。

这份“草根性”,恰是“赣超”最动人的底色。它不依赖资本,不炒作流量,凭借真实的情感连接人与人。它印证了:真正属于人民的赛事,才能点燃一城之心。

赛事运营同样延续“小而美”理念:政府主导、赛区协同、专业执行,保障赛事质量与效率;奖项评审采纳“专家50%+球迷50%”机制,增强公众参与感;“赛事+”模式深度融合文旅、消费与交通,构建可持续的生态闭环。

不贪图“爆红全国”,不迷信“规模制胜”,这种战略上的克制,本质上是一种自信——知道根在何处,力该向何使。

六、让普通人站上C位,才是真正的“超越”

“赣超”真正的魔力,是让普通人成为主角。

这里没有职业联赛的神坛,只有草根球员的舞台。没有天价转会费,没有商业包装,只有熟悉的邻家少年在奔跑、街头巷尾的津津乐道、江西人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。

正是这种“非职业”,让比赛充满真实的生活气息。它不完美,却足够生动;不只追求胜利,更珍视每一个人的参与。正如江西省体育局副局长金紫薇所说,“赣超”的初衷,就是打造一场“草根足球的欢乐盛宴”。

当体育回归大众,当文化浸润日常,当经济与民生共振,足球便成为凝聚城市的“超级引擎”。

如今的“赣超”,踢出的不仅是比分,更是一种激励人心的精神;点燃的不仅是看台,更是红土地上万人同行的磅礴力量。这或许就是体育最动人的本质——让陌生人成为同胞,将他乡变成故乡,让每个人在奔跑与呐喊中,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荣与梦想。

七、发哥发微:根在脚下,路在前方

“赣”在脚下,是这片土地积淀的历史与温度;

“超”在前方,是千万人共同奔赴的未来与远方。

“赣超”不只是一场赛事,更是一张综合考卷。它考验城市治理的智慧、文化表达的深度、产业协同的效率,更是“人民城市为人民”的生动实践。

它不追逐一夜爆红,而信仰细水长流。当足球成为连接人与城、过去与未来的纽带,当每一场主场比赛都是一次文化输出、一次情感共鸣、一次经济激活——江西的“体育+”生态,便真正拥有了可持续的生命力。

前路或许仍有挑战:赛程如何适配淡旺季?赛事水平如何进一步提升?怎样吸引年轻一代持续参与?但江西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,给出了漂亮的阶段答案。

根扎得越深,枝叶伸展得越远。

“赣”在血脉里,“超”在人心中。

这,就是江西的足球回答,也是江西的发展态度。

文章首发于大江号,如需转载或授权,请联系作者。

编辑:陶春霞

审核:温小强

相关推荐

通过 OPERA Cloud 提供卓越服务
mobilesport365

通过 OPERA Cloud 提供卓越服务

06-30 👁️ 1397
破门+带队晋级!34岁J罗社媒晒照纪念:我们又要去世界杯了!
十二生肖表数字图(12个生肖中共有49个号码,各分别的号码是什么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