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山药出的芽小且无变质,可削去芽后食用;若芽大或山药变质,则不可食用。当山药发芽时,其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。山药发芽后,营养成分会有所改变。芽的生长需要消耗山药自身储存的营养物质,如淀粉、蛋白质等。
不过在芽较小且山药未变质的情况下,这些营养成分的损失相对有限,剩余部分仍能为人体提供一定的营养价值。并且与土豆发芽产生有毒的龙葵素不同,山药发芽本身并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毒素。所以此时将芽及芽眼周围部分削去,剩余的山药经过适当烹饪,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。例如刚冒出小芽,表皮无变色、质地正常的山药,经过仔细削除芽及周边约1-2厘米范围的组织后,进行蒸煮、炒制等烹饪方式处理,食用后能正常消化吸收。若山药芽较大,其内部营养成分会被大量消耗,山药的口感和质地会变差,营养价值也大幅降低。更为关键的是,芽大往往意味着山药储存时间较长,在这个过程中,山药可能受到外界微生物的污染,出现变质现象。变质的山药可能表现为表皮变色、发软、有异味等。此时即使削去芽,变质部分含有的有害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,如霉菌产生的毒素等,可能已经扩散到山药内部其他部位。食用这样的山药,可能引发胃肠道感染,导致腹痛、腹泻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,严重影响身体健康。
食用山药的注意事项
1、烹饪方式选择:烹饪山药,可采用蒸、煮、炒、炖等方式。充分加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杀灭可能存在的有害微生物,保障食用安全。例如将山药蒸熟后直接食用,或与其他食材一起炒制、炖煮。
2、观察身体反应:食用山药后,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。若出现腹痛、腹泻、恶心、呕吐、胃胀等不适症状,可能是食用山药不当导致身体不适,应立即停止食用,并及时就医。同时记录食用山药的时间、量、来源等信息,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因。
3、特殊人群需注意:对于糖尿病患者,山药含有一定碳水化合物,食用时应注意控制量,避免血糖波动。在食用山药前后,可监测血糖,根据血糖变化调整食用量。例如糖尿病患者可将山药作为部分主食替代,同时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量。